缝纫机没踩多久,李树就回来吃午饭了。
忙起来时间过的就是快,秦小妹感觉早饭都还没完全消化呢,又该吃午饭了。
她这一天虽说跑上跑下也帮着做了些家务,可细算起来并没出多少力气,再加上早上吃的太多,不积食已经算好的····。
中午只有钱老太婆媳和秦小妹姐弟共四人吃饭,人口虽然不多,但因为李树好久没在家吃饭,且刚干完活儿回来,婆媳俩还是收拾出了两个硬菜。
桌上有蒜苗炒腊肉、小葱摊鸡蛋和清炒小白菜,以及一盆萝卜丝虾米汤。
“这小虾米还是小妮儿那孩子捞来的,好吃是好吃,就是难收拾,听说补钙呢,你们多吃点儿”开饭前钱大娘就先一人给舀了一大碗萝卜丝虾米汤。
大溪沟村周围水资源丰富,小鱼小虾一年四季不断,不是啥稀罕玩意儿。
只是就像钱大娘说的,着实难收拾,有那点功夫还不如下地干活攒两个工分呢,因此能吃上这口的人户不算多。
自打搬来老钱家后,二狗那几个孩子就再不来蹭饭了,秦小妹知道他们都是好的,是怕她在老钱家难做才不来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
知青大回城后,村里没爹没娘没人管的孤儿成倍数增加,秦小妹就是想接济也接济不过来。
时不时从城里带回些糕点糖果,包子点心啥的,也只敢将几个熟悉了摸透性子的孩子带到角落里悄悄给他们补补。
没办法,秦小妹自认算是个见不得人间疾苦的普通人,但不是烂好人,她的善意只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会释放。
李树也知道有这么几个小孩儿和姐姐很要好,从还住山神庙那时候起就和姐姐亲近,如今不来估计也有他们自己的考量。
都是些好孩子,可惜命太苦了。
记得其中好像有个叫二狗的小娃儿手脚还挺利索的,人也机灵,李树喝着滋味浓郁的萝卜丝虾米汤,心里想着不行等他能收徒弟时就把这二狗收了得了。
虽然比不得读书考大学有前途,可有一门手艺总比地里刨食要强,老话说天干饿不死手艺人,甭管挣多挣少都是份倚仗。
这么多苦命的孩子,光接济是接济不过来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后的日子怎么过,还得看他们自己的造化。
秦小妹的想法和李树差不多,不过她想的是小妮儿还小,学手艺先不急,找个时间上她家去想办法“说服”她父亲,把她送去读书才是要紧。
一顿饭吃的各有心思,李树回去干活儿前突然像是想起什么,对收拾碗筷的秦小妹道:“对了姐,我盖房隔壁那家今天干仗了,打的可凶了,差点儿把闺女打死,我回来吃饭的时候看见队长好像过去了。”
秦老三家的隔壁,不就是秦老大家嘛?
虽然不屑与他家来往,但听李树说的这么凶险,钱大娘还是多问了一句,“因为啥干仗啊?你听见没?”
不单单听见了,李树盖房站的高,把隔壁一家子是怎么打起来的,打到什么程度全看在眼里,一早上可热闹了。
“好像是因为说错了几句话吧,老太婆骂的特别难听,给闺女打的满院子跑。后来把人打狠了,那女娃子就还手,然后大队长就来了。”
一看李树就没有做“侦察兵”的潜质,一番话说的干干巴巴,一点儿画面感也没有,远远比不上二狗,甚至都比不上大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