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末,丹桂飘香。
寿春城外的渡口,旌旗招展,数万军民相送大将军回京。
苏曜站在旗舰船头,望着两岸跪伏的官民百姓,听着那一声声的赞颂欢呼之声,心中思绪万千。
自五月出兵以来,短短数月间,袁术覆灭,袁绍归顺,江东平定,连荆徐两州的刘表和陶谦都纷纷上表交权,成果可谓是远超预期。
在淮南,由于他的兵威赫赫,新政推行毫无阻力,各大世家豪强纷纷配合,以至于他后手的准备全都没派上用场。
于是乎,闲来无事的苏曜就寻访江淮周边诸地,探查民情,探索地方,一路悠悠哉哉倒也收获不少,这次回京他就带回了好几个鼎鼎有名的乘客。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孙策的幼弟孙权。
作为孙策换取旧部,远征日南的条件之一,年少的孙权将与苏曜一同回洛阳,与其余孙氏族人在京居住生活。
而除了孙权外,孙策的好友周瑜苏曜也没有落下。
虽然丹阳太守周尚因为包庇孙策受到惩罚,但念其劝降孙策,早早归顺,从轻处罚没有牵连家人只是罚款罢官了事,其旁亲的周瑜也就还在他们庐江舒县的老家。
在吴郡平定后,孙策也终于得以能够名正言顺的在江东招募人手,为下交州做最后准备。
当即,身份洗白了的孙策第一时间就是去找好友周瑜,希望能得到他的助力。
然而,当孙策快马加鞭赶到周家宅邸时,那周家老仆却说周瑜不在。
“公子前日已被大将军征召入京,说是要入太学深造.”
“什么?!”
孙策闻言如遭雷击,手中马鞭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刚刚重获自由,正想与挚友共谋大事,却晚了一步。
这其实也是理所当然。
周家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家庭,周尚能被袁术看重,举荐去当丹阳太守本身就因为周家底蕴非常深厚。
庐江周氏,发家可比孙家早上太多,周瑜的从祖父周景就曾担任大汉太尉,其子周忠,也就是周瑜的伯父,如今还在朝廷六部任职,甚至周瑜的父亲周异刚刚才接过了司马防的洛阳令不久。
如今的时代,可不是历史上数年之后朝廷崩溃,天下分崩离析的时代。
周瑜眼看着苏曜横扫四方,天下太平在即,自家长辈又都在洛阳朝廷供职,周瑜虽然心中有些不舍,但还是在南下交州与北上洛阳之间,选择了听从大将军的召唤,启程赴京,到父亲身边尽孝,以图未来发展。
对此,孙策凝望着周府紧闭的大门,心中是五味杂陈,知道自己与好友最终还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而除了周瑜之外,在徐州的鲁肃和张昭苏曜自然也没放过,直接一纸行文就召两人来大将军府任职。
其中张昭还算好说,此人本就是徐州名士,少有才名,与王朗关系非常好,陈琳也对他颇为赞赏,只不过其因性格问题,与陶谦关系不好,反而被下狱关押。
这次,苏曜一纸行文,将其解救,陈琳也算出了大力,更是亲自往徐州走了一趟。
张昭的征辟很简单,但鲁肃的就相当戏剧化了。
此时的鲁肃年方十九,虽出身巨富之家,胸有大志,但其并非世族出身,别说在士林间有什么名气了,就连当地人对他的印象也不过就是东城有个出手阔绰的公子哥这种程度。
“官爷,这是真的吗?”
“犬子寂寂无名,何以能得大将军青睐?”
“您再看看,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鲁肃的父亲拉着前来传召的官吏,声音发颤,满脸的难以置信。
那官吏其实也是满心的问号不解,但是这行文写的清楚,大将军点名要的就是这个鲁家公子,他也就只好堆起笑脸,朗声说道:
“鲁老爷但放宽心,大将军求贤若渴,令郎既有大才,被大将军看中那是再正常不过。您赶快让他准备准备,争取赶上和大将军一起回京。”
就这样,包括孙权在内,周瑜、鲁肃、张昭,这几个东吴未来举足轻重的人物都被苏曜纳入囊中,随他一起上了回京的大船。
这便是苏曜的威望与朝廷正统合一带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