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洗手那叫一个快。就连老三,也是一洗完手,就赶紧帮忙摆放碗筷。可能割了一下午的草,有些饿了。
周守义看着围坐在桌前的弟弟妹妹们,笑着说:“今天大家都辛苦了,多吃点兔肉。”
老二咽了咽口水说:“哥,这兔肉可真香啊,比之前吃过的都香。”
“那是因为你们饿了。”
正好母亲端着一大盆兔肉出来了,周守义开始帮弟弟妹妹们盛饭。
都给盛好后,周守义却并没有着急着吃。他先去厨房看了看,发现锅里还有大概一半的肉。
想了想后,用小盆又舀出了一些,估摸着应该足够自家人吃了。然后就把锅里又添满了水,继续熬着。
“娘,我又舀出了一些肉,应该够咱们吃了。锅里剩下的那些肉,我又添了些水,准备一会儿熬一熬,给院里的各家都送一碗肉汤。”
“行,你看着办吧。”
送肉汤这种事情其实很常见。毕竟住在一个院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哪家吃点好的,虽然送不起肉,但剩下个锅底添点水,给各家送一碗肉汤。也算是尽个心意。
这也就是在城里,要是在乡下农村,哪家如果办喜事儿,或是因为其他事儿炖了肉。有许多人家都会上门要肉汤,各家也都不会拒绝,几乎像是潜规则一样。
周守义就了几块兔肉,又浇上肉汤吃了一碗米饭,便放下了筷子。
又过了一会儿,家人都吃好了,锅里的汤应该也熬的差不多了。他便拿上家里的大碗,准备给各家送肉汤。
当然,并不是每家都一样。张清泉老爷子家和王老爷子家,几乎有大半碗都是肉。
张馨月那里也不用说,自然是得到了周守义的特殊照顾。
接下来其他家,只有与周守义一家关系相对较好的李嫂家,稍微获得了一点优待。剩下的几乎每家只有一两块肉意思意思,其他都是汤。
就这人们也是既惊喜又感激,纷纷对他感谢不已。
第二天早上上班时,周守义感觉人们对他好像更热情了。
这让周守义感到很有意思,没想到人们竟然这么容易满足,一点肉汤,就能让人们做出如此改变。
他不知道的是,就这些肉汤,人们当天晚上还没舍得吃。而是多放了一把盐,等第二天中午倒进锅里,加上水烩菜吃。
毕竟有这肉汤做底子,怎么着也能算是一顿“肉”烩菜。
白天,李嫂和好几个妇女还专门去他家串门,在周母面前感谢了一番,又对他一通夸奖。
周母只能对大家笑着回应,
“都是些小事,一个院里,就应该互相照应嘛。”
……
这天,李进步把周守义叫到后勤部办公室。拿出了一份介绍信给他,
“守义,恭喜你获得了外贸大学工农干部速成班的进修资格。”